●一季度,全省登记科技成果1226项、同比增长19.84%
●一季度,技术合同登记成交7166项、同比增长15.43%,成交金额达476.43亿元
一季度,全省登记科技成果1226项、同比增长19.84%。技术合同登记成交7166项、同比增长15.43%,成交金额达476.43亿元……日前,一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四川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劲头十足。
数字背后,动力何来?展望未来,潜力何在?
看动力
强化技术转移服务 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溢出
4月22日10时,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转化基地的会议室里,一个创业团队的晨会正在进行。
“像这样的入驻项目,我们会配置产业、金融、人才、数据等科技创新要素资源,设计全链路成果转化路径,提供技术评估评价、知识产权、企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技术合同登记等专业服务。”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副主任林松介绍。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是国家在西南地区布局的区域性、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校院所等创新源头,中心的职业经理人会常态化挖掘有潜力的项目,进行转化服务,同时也会走访企业,将需求与供给信息进行匹配,促成新的产学研合作。
“今年,我们强化技术转移服务,打造高效活跃的技术市场,启动全省技术转移机构和登记机构的‘优化提质’。”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季度,在中心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20.9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翻番。”林松给出一组数据。数字背后,是买卖双方形成的真实交易,“这一关键指标,体现出我省技术交易越来越活跃,市场交易量稳步提升。”
今年初,中央在川高校院所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大型机场安全运行与智能管控系统”迎来新进展:中标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机坪塔台工程。
机场分布式感知、机坪塔台、智能管控指挥……“大型机场安全运行与智能管控系统”项目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已在广州、成都、上海等大中型机场实现应用。“项目应用前景广阔,预计到2025年7月,项目实现工程应用案例不低于10个,生产和销售合同额超过5亿元。”民航二所空管公司技术总监刘云说。
民航技术要从实验室走向飞机场,模拟验证十分重要,往往需要借用运营机场,待航班都起降完成之后再进行,因此,领域内的成果转化普遍周期较长。不久前,在成都东部新区,一座“不起降飞机”的机场全面开工,将大大缩短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时间。
回看一季度,四川各地也在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成果转化方案。
比如,成都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成都高新区启动中试跨越行动计划,设立50亿元中试平台建设基金,建成智能硬件中试生态园;遂宁出台中试基地建设方案,计划建设培育一批面向社会开放的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中试平台等,更多创新成果正在溢出。
看潜力
布局中试研发平台 打造技术经理人队伍
如果将科技成果转化比作“种树”,一些“浇水”“施肥”的工作已经展开。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他们将加快中试平台建设,把打通成果转化堵点、难点作为工作重点之一着力推进。
3月,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作为四川省首批人工智能领域中试研发平台被正式授牌。平台的牵头方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已为400多个科研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提供服务,助力200余项科研成果实现产品化。
“未来5年,我们将推动100个‘人工智能+’硬件产品完成中试并走向市场,投资10个‘人工智能+’硬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蜂鸟智造合伙人柏辉表示。
中试作为实验室和生产线承上启下的环节,是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器”,衔接上下游产业链的“连接器”,四川省智能硬件中试研发平台将构建全链条科技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有望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此外,蜂鸟智造与成都科服集团共建共营的科服·蜂鸟检验检测中心今年1月正式运营,为智能硬件等领域提供各类综合性检验检测服务,目前已承接百万余元项目订单。
除了平台,还有人才。此前,《成都市技术经纪(经理)人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印发。林松介绍,一季度,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已规划完成全年的培养和实训计划,特别是将技术经理人的培训场景和中试平台相结合。4月26日,首期“中试+技术经理人”的培训将启动,“通过培训,技术经理人将对工艺优化、成本控制等环节更加熟悉,更有针对性。”
“继续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技厅相关负责人给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比如,深入实施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布局实施100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推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向市(州)转化;布局建设中试研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1+4+N”服务体系,把科技创新成果真正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