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23年我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32.12%,比全国23.26%的年均增速高出近9个百分点
●2023年我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78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5.67件发展目标
●截至目前,共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38个,支持资金近1亿元
●去年,我省系统推进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和运行,新支持建设18家运营分中心
●新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1家
●挂牌成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赋能科创型企业IPO加速孵化平台
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我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32.12%,比全国23.26%的年均增速高出近9个百分点。2023年我省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6.78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5.67件发展目标。这是记者4月22日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2023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当天的发布会上,围绕“如何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让更多‘知产’变‘资产’”“怎样打出‘组合拳’,提高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质效”等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给予了回应。
从一个侵权案看高价值发明专利的培育
“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被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侵权,其中一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最高人民法院判的专利侵权赔偿就高达1.2亿元。”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高晓宇介绍。
把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作为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正成为社会的共识。近年来,四川把高价值专利培育作为激活创新原动力的首要课题,作为提升全省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针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直相关部门印发支持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的政策文件,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支持建设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38个,支持资金近1亿元。培育出的高价值专利,已成为相关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省每年还组织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分析、标准必要专利培育等方面的专题业务培训,挖掘高价值专利培育典型案例,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经验分享交流。同时,充分发挥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作用,为高价值专利培育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全链条”公共服务。
从一个学校的做法看“沉睡”专利的盘活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方向上,四川高度重视对科创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凯介绍,“因为这些企业重资产少,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我们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与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对接,不断提升普惠性贷款的惠及面,实现了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持续完善知识产权转化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效益转化运用;持续提高知识产权政务服务质效,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服务供给,正是我省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服务效益的重要举措。
去年,我省以赋能产业为导向,不断健全运营体系,系统推进四川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建设和运行,新支持建设18家运营分中心;新建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示范基地1家;挂牌成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赋能科创型企业IPO加速孵化平台。积极探索构建知识产权金融生态,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96.11亿元、同比增长14.29%;专利商标质押登记项目1020笔、同比增长42.86%。其中,普惠性贷款惠及企业754家、同比增长37.59%。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发行西部地区首单知识产权ABS产品,帮助10家企业融资1.03亿元。
而对盘活“沉睡”专利,四川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长生介绍,该校以科技成果所有权确权——赋权改革为抓手,打通政策堵点,构建完备、畅通的成果转化政策体系,促进专利快速转化。建立完成人团队、学校共享科技成果所有权的权益分享比例和科学合理的确权机制,优化激励政策和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四川大学已累计分割确权科技成果265项,评估作价20多亿元,成立近40家科技型企业。另外,通过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构建高效、协同的专业化服务机制,创新性提出与地方政府共建合作专项资金方式,推进研发与需求相结合。采取共建联合创新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等方式,推进与企业深度融合。去年,四川大学千万级以上的重大产学研项目突破30项。
“省委、省政府对知识产权工作高度重视,本轮机构改革再次对省级知识产权管理体制进行了优化调整。改革后,省级层面知识产权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同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职能体系更加顺畅高效。”陈凯表示,“目前,省级知识产权机构调整已全面完成,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巩固和扩大机构改革成果。”